查看原文
其他

“反悔”戏码再上演 又一物业收购“大戏”落幕

财经网 地产杂志 2022-06-12


文 | 赵海名

编辑 | 高雅


2022刚开年,便传来了融创服务与第一服务收购计划“谈崩”的消息。


1月3日晚间,融创服务发布公告称,将终止收购第一服务约32.22%股份。至此,历经3个月的“纠葛”终落幕。


据了解,双方的这宗交易始于2021年10月初,彼时,融创服务以总对价6.927亿元收购第一服务3.22亿股股份,占后者总股本约32.22%。当时融创服务表示,溢价收购是看好第一服务的绿色人居服务能力和第三方外拓空间。


不过,该交易“一波三折”,融创服务及第一服务曾两度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延长寄发要约收购事项综合文件的时限。表面来看,交易延期又延期,最终一拍两散,但实际上,这里面有个核心问题,那就是价格博弈。


融创服务方面也表示,控股股东卖方于2021年12月31日突然推翻双方就交易对价及相关交易安排已达成的共识,最终导致正式协议无法于最后终止日完成签署。


随后两者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呈现冷热分化现象。wind数据显示,1月4日,融创服务股价最高涨超9.94%,截至收盘涨5.63%,报11.26港元/股,而第一服务复牌后开盘价暴跌48.46%报0.73港元/股,收盘价仅为0.75港元/股,最新市值为7.5亿港元。


PART ONE为何终止?


一样的剧情,不同的主角。就在两个月前,合生创展拟收购恒大物业事件最终“告吹”,这场收购的博弈在于代价付款条款的修改。


据合生创展公告,协议他方希望合生活支付代价的付款方式改为先直接付给卖方,但此举遭到合生创展方面的拒绝。随后,中国恒大向合生创展发出终止收购的通知。


而“融创服务收购第一服务”与“合生创展收购恒大物业”事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关联房企出现流动性危机,而物业板块为其最易出手的优质资产,因而在资金最紧张之时被摆上“货架”,但随着房地产行业政策拐点出现,企业对于核心资产的出售意愿和洽谈条件都发生了转变。


有业内人士表示,融创服务收购第一服务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价格没谈拢。一方想着趁机砍价,另一方却觉得物业是抢手货,不能卖亏了。


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表示,对于第一服务来说,其如果价格压得太低,不排除相关股东不同意,或者会认为当前出售此类物业板块甚至让渡第一大股东,不太甘心。


此外,融创服务终止收购第一服务还与当代置业频繁的爆发债务危机不无关系。


据悉,在此交易期间,第一服务的关联方当代置业曾多次发布公告,提及其到期票据相关款项未获支付,因此须加快偿还若干其他现有重大融资安排款项,及撤销派发2021年中期股息等。


基于上述情形,融创服务在公告中表示,当代置业的流动性问题,将对第一服务相关业务的可实现性与可持续性以及对当代置业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直接造成重大不确定性。


PART TWO影响几何?


那么,交易中止对于双方将造成什么影响呢?


对于第一服务来说,按照规则,交易失败后,第一服务卖方在停止交易公告后五日内需返还1亿元定金,如果其无法按时返还,2亿股份押记项下的权利将归融创服务所有。


除了归还定金的压力,第一服务还面临着“禁售”条例,自终止日期起1年内,未经融创服务事先同意,所有控股股东卖方不得出售或转让其持有的股份,短期内难以寻找下一任买家。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第一服务毕竟是上市公司,类似板块还有很大的成长性,此次未完成的出让经历也不会对其未来发展造成实质性影响。


而融创服务方面,对于此次交易的失败,有部分投资者更是“站队”放弃这笔收购。


据悉,有投资者认为,这次收购失败,融创服务只是失去了一次扩张的机会,但能够回流22.67亿元现金,现在市场上也有很多好标的可以选择。


中原地产上海首席分析师卢文曦表示,对融创服务来说,当前没有本质影响,未来与当第一服务继续交易的可能性不大,不过融创服务本身基本面不错,若想冲上物业龙头阵营,未来肯定会谋求其他收购机会。


但对于第一服务控股股东当代置业来说,交易的中止就不那么美好了,因为其经营状况着实不容乐观。


据Wind数据显示,2022年2月26日,当代置业一笔2亿美元的债务即将到期,利率11.8%,此外,当代置业4只美元债正在存续中,存续金额共计10.17亿美元,票息率分别为11.80%、11.50%、9.8%、11.95%。


债务压顶之下,当代置业在销售方面也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1月4日,其披露的2021年营运数据显示,企业2021年实现销售额360.5亿元,同比下滑15%,合约销售面积355.03万平方米,同比下滑13%,销售均价9968元,同比下滑3%。


彼时,陷入债务风波的当代置业出售第一服务股权,意在缓解资金紧张问题,但随着此次交易的失败,当代置业只得重新找寻新的“自救”方法。


此外,受到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下行影响,物业企业的估值也进入了调整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当代置业最终还是要再次把第一服务搬上“货架”,那么物业市场的期望值,免不了需要重新考量,而在此期间,如何提升服务本身,也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完)





财经网地产即将推出2022年首个专题

《“质”变2022》

聚焦消费者权益维护

关注您在买房、家装等方面的问题与困难

若您有想吐槽的或是想赞扬的

都可将您的经历私信我们或发送至我们邮箱 

dichan@caijing.com.cn






微信名:地产杂志

微信ID:dichanzazhi

传承中国房地产首席专业期刊《地产》杂志近20年的新闻格物精神,聚焦行业公司发展,追踪市场,洞悉资本,权威发布。


不卑不亢,不浮不躁。理性讲述商业故事,冷眼旁观企业之变,精准记录行业变迁。纸媒隐去的时代,精神薪火代际相承。理性深度观察中国房地产, “地产杂志”不应错过。

想了解更多?

赶紧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